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社論-人民幣匯率改革十年後的走向

工商時報【主筆室】

人民幣自2005年7月21日宣布匯率形成機制改革,至今已滿10年。這10年間,除了2008年至2010年間,因為受金融海嘯影響,而以1美元兌6.83人民幣釘住美元外,人民幣可以說只有升值,幾乎沒有出現貶值走勢。最近這一兩年則因為將匯率波動幅度擴大為上下2%,人民幣兌美元開始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,但兌美元都不逾越6.0至6.3人民幣之間範圍。累計10年來人民幣兌美元、歐元和日圓分別升值了26%、32%和34%,而大陸的經濟成長也從兩位數,逐漸滑落至目前的7%,是10年來的最低點,今年來出口增長率更是明顯下降,因此許多分析直指人民幣此後可能要反轉走貶。

認為人民幣此後貶值機會很大的原因包括:其一,在匯率改革之前,中國的經常帳和資本帳均出現順差,其中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至2007年時最高來到10%,而中國的外匯儲備也一路挺升,最高接近4兆美元,這也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當時不斷要求中國要讓人民幣升值的原因。然而10年來,人民幣依著自己的步伐逐漸升值,中國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,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已連續4年低於3%,而且2012年因為歐債危機惡化,中國開始發生資本流出情形,至2014年下半年至今並出現資本帳逆差。由此可見人民幣已逐漸達到均衡價位。

其二,雖然過去10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26%,但人民幣名目有效匯率升值了46%,換言之,人民幣兌其他貨幣的升值幅度遠超過對美元的升值幅度。尤其2013年5月以後,美國聯準會主席伯南克透露美國考慮量化寬鬆措施(QE)將逐漸退場,導致美元兌其他貨幣顯著升值,但人民幣因兌美元大致穩定,結果是人民幣兌其他貨幣顯著升值,這也是這兩年大陸出口增長率明顯下降的原因。許多專家認為,人民幣過於重視對美元匯率的穩定,在美元指數居高不下時,反而使人民幣匯率對其他貨幣出現高估,因此人民幣有很堅強的理由開始反向貶值。

儘管如此,今年以來,人民銀行卻很堅定的進行外匯市場干預,使得人民幣兌美元維持在相當穩定的區間。因此雖然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為上下2%,但自2014年底以來,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市場價持續低於中間價,這說明市場的確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將會貶值,但政府以干預方式維持其穩定,似乎不是很在意人民幣兌其他貨幣顯著高估的事實。

這背後的戰略意義為何,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。根據西方金融家的分析,在2008年發生源自美國的金融海嘯後,中國政府有很深刻的體悟,深陷危機的美國卻能毫無困難的向全世界發債,這也是擁有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的美元占盡便宜的優勢。因此自2009年後將人民幣國際化提升為重要國家政策,並積極推動,一方面逐漸開放資本項目,一方面引進外資投入中國的債市和股市。人民銀行甚至宣示將在2015年底實現資本帳戶的基本開放,向全球表達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。

正如紐約和倫敦的經驗所顯示,廣而深的金融市場不僅能吸引人才,創造就業,還可以相對低的利率募集資金。且建立國際參與程度高的金融市場,必有助於中國政府所提倡「一帶一路」計畫的籌資;按照該計畫的設計,中國將在涵蓋65個國家,總人口44億的地區內,展開大型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的建設。然而,如果沒有受到國際認可和接受度高的貨幣,這些相互關聯的遠大目標將很難實現。這意味著中國的人民幣資本市場必須向流入的外國投資開放,而以人民幣交易的企業,和以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持有的各國央行,以及全球各地的基金經理,才能夠期待應有的回報,而這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實現。然而這需要相當的時間醞釀,今年底以前是否可能達到外界預期的資本市場開放程度,各界都在看,西方金融市場資深人士甚至如此形容,「這將是任何人一生難遇的資本市場最大變革」,可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期待。

然而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,仍然滿佈荊棘,例如今年大陸股市的暴起暴跌,先是政府以政策托市使股市迅速大幅上漲,接著又因泡沫化而暴跌,政府被迫強力介入救市,讓全球投資人充滿疑惑,認定大陸資本市場實在不夠健全和成熟。並進一步由此聯想,如果大陸出口繼續低迷,政府很可能以干預方式讓人民幣貶值。

大陸決策高層當然了解,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,需要具備幣值穩定和便利使用的兩個最基本條件。如今資本市場到底要開放到什麼程度還可以再琢磨,但幣值穩定卻是可以立即實現的條件,而且只要支撐得夠久,就可以增強國外投資人的信心,這正是當市場人士預期人民幣到了應貶值的時機,政府卻反向操作的背後最大因素。由此觀察,基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戰略思考,在一段時期內,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應是可以預期的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社論-人民幣匯率改革十年後的走向-215006358-OB嚴選-finance.html

DAD3664C34340E04
arrow
arrow

    mmig6mm0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